株洲市外国语学校

【教师风采】看电影

作者:赵诗涵    发布时间:2018/6/29 22:35:26    浏览:62

看电影

image.png刘莉

PETS考试口语考官,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优秀指导老师,芦淞区优秀教师,芦淞区优秀班主任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。

从教以来用心经营着教育,用爱温暖童心,引领孩子沐浴阳光,引导孩子浸润书香 。

为了纪念一去不复返的学生时代,也为庆祝即将到来的儿童节。

——题记


印象中第一次看电影是刚从农村来株洲,和父母一起看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,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和父母一起看电影。不想对电影内容有太多的回忆,依稀记得看电影之前吃了一次小笼包。在九十年代初,那个物质并不匮乏的年代,对于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小孩来说,小笼包绝对是人间美味。


我上的小学是父母单位的子弟小学。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看电影,当然看的最多的抗战片,无非就是教育学生们爱国之类。班主任要求我们写电影观后感。小学生对抗战电影能有多大的喜爱呢?所以,对于当时的我来说,看电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。对写观后感更是感到烦躁不安,一直磨蹭到晚上,才随便写几行应付了事。我们看一部叫《新龙门客栈》的电影,当然也要求写观后感。十岁左右的孩子,连男女主角的名字都记不全,对电影情节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我已经忘记自己当时是怎样交差的了,但可以想象,班主任看完我们的观后感后是怎样的啼笑皆非。


《泰坦尼克号》是一九九八年最火的电影之一。九八年,我还是个初三的学生。电影票是父亲的单位发的。父亲只发了一张票,便给了我。这是我第一次看爱情片。放眼整个放映厅,年轻的情侣居多,像我这样的初中生寥寥无几。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年轻男人,这使我很尴尬。不过很快电影情节让我忘记了尴尬。电影落幕时,我已经泣不成声。眼镜上有一层薄雾,眼睛都哭肿了。第二天到学校,一些调皮的男生还在教室里模仿电影里的经典对白,引起其他男生女生哄堂大笑。


到了高中,学校也组织学生们看电影。只是不再像小学生一样,老师带着学生们排着路队走向电影院,而是发电影票,学生自己去电影院观看。《国歌》是陈坤的处女作。当时的陈坤还很青涩,但他把聂耳这个角色演得深入人心,以至于直到现在我看到听到“聂耳”这个名字,脑海中浮现的就是陈坤的模样。


上大学了,电脑已经普及了,看电影不一定要去电影院。人们可以租碟看,也可以上网在线看。现在的网络更发达,信息更快捷。优酷视频,乐视视频,爱奇艺视频等等,应有尽有。在手机上动动手指,想看什么电影都有,想什么时候看,想在哪里看都可以。尽管如此,一些人却是电影的忠实爱好者。他们说,看电影,氛围很重要。屏幕大、音效好、人气旺,这才是看电影。看电影是情侣们约会必做之事。一杯可乐,一杯爆米花,情侣们尽情地享受两个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。我和老公从谈恋爱到结婚快十二年了,我们一起看电影的次数却屈指可数。我并不热衷看电影,但是一旦进入了电影院,就会被故事情节感染,跟着主人公一起欢笑,一起伤心。不管多么精彩的画面,丝毫不能引起老公的兴趣。在观众们的笑声中能听到他浅浅的鼾声。所以说,和他看电影的确是一件无趣的事。


女儿四岁时,老公单位组织看电影,可以带家属。这么好的培养亲子关系的机会,我们当然不会错过。和其他带孩子的同事一样,我们选择了动画片《疯狂的小鸟》。遗憾的是,女儿并不喜欢那些会说话的小鸟。她在电影院待了十分钟就嚷着要离开,我自己却依依不舍。从此以后,女儿再也没有提过看电影的事。


我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。上学之前,除了跟着大人一起割猪草、放牛,就是和一般大的孩子们在小溪里抓鱼嬉戏。一些有钱人家办红白喜事或盖房子都会放电影。电影通常是晚上放映,露天的。刚吃完晚饭,村子里的人就从自家搬着板凳来到放电影的坪里坐着等,大家都想坐前面,看得清楚些,也听得清楚些。小孩子对电影本身并不感兴趣,他们围绕着电影放映机看上许久,一些调皮的男孩子还伸出手想看看究竟。对于一些有生意头脑的人来说,放露天电影给他们提供了商机。有叫卖瓜子的,叫卖香烟的,如果是夏天,还有叫卖冰棒的,运气好能挣好几块钱。


放露天电影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。尤其是现在的孩子,他们对3D或4D电影更感兴趣。看3D或4D电影,眼镜是关键。对于本身戴眼镜的近视眼来说,戴两幅眼镜实在难受。所以有些近视眼会提前戴好隐形眼镜。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一部3D电影是《阿凡达》,我不停地把3D眼镜戴上又取下,一是因为戴两幅眼镜,鼻子和耳朵负荷太重,二是出于好奇,我想知道不戴3D眼镜看3D电影的效果到底如何。


想想自己已经有两年没去电影院看电影了。每每听到办公室里的同事议论又有什么新片上映,或是周末和男朋友和老公去看电影,我只会说“祝你们玩的愉快”,除此之外,不作他想。


-THE END-